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赵振波同志《“悲秋”新探》(载《辽宁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J2专题1988年第6期)一文,从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学史中“悲秋”现象的发生原因,不乏卓见。但该文将悲秋的发生与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悲秋现象混为一谈,忽视了两者间质的区别,未免过于简单化了,笔者未敢苟同。《新探》一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悲秋在西周、春秋时期的“发生”,即一,秋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悲秋”新探》一文商榷
来源期刊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人大复印资料 春秋时期 文人士大夫 精神形态 春愁 《毛传》 卫风 济世经邦 孔疏
年,卷(期) 199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0
页数 4页 分类号 C5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文学史
人大复印资料
春秋时期
文人士大夫
精神形态
春愁
《毛传》
卫风
济世经邦
孔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4-1869
15-1063/C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科学路3号
出版文献量(篇)
4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