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正> 1.引言由于40—60Ma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的印度与欧亚大陆相碰撞引起中国大陆构造的强烈不均一性,所以分析其波速结构是很有意义的。西藏高原是中国西北的多褶皱带区域,是与这种碰撞有关的最明显特征。一些深部折射研究和面波研究表明高原的地壳平均厚度为70km。这个褶皱系延续到尼伯尔和印度北部,其南面与稳定的印度地盾交界。中国北部和蒙古也具有多褶皱带的特征,其北面与西伯利亚地台相接,西边的塔里木盆地和东边的中朝地台把它们与西南褶皱系和扬子地台分开。中国西北的地壳厚度为50km,到东部地台变为35km。
推荐文章
利用面波波形模拟探测中国大陆地壳和上地幔波速结构的分区特征
面波波形模拟
分区特征
地壳和上地幔波速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及其邻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面波层析成像研究
瑞利面波
层析成像
中国大陆
地壳上地幔
速度结构
中国大陆中上地壳剪切波速结构
面波层析成像
剪切波速
沉积盆地
中上地壳
中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由分析宽频带P和PP波形得出的中国大陆区地壳和上地幔波速结构
来源期刊 地震地质译丛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震波 宽频带 P波 PP波形 地壳 波速结构
年,卷(期) 199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8
页数 9页 分类号 P315.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波
宽频带
P波
PP波形
地壳
波速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地质译丛
双月刊
11-2191/P
16开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6
总下载数(次)
39792
总被引数(次)
2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