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正】 根据1994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这两种方法存在哪些差异?哪一种更科学合理?目前我国会计实务中是如何选择的?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些看法。 一、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 这两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得税的属性而言。主张应付税款法的观点认为:所得税是属于企业收益的分配,运用应付税款法时,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付的所得税。由于时间性差额对所得税影响的差异,不反映在帐户中,只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故企业无论采用何种会计政策,影响的只是净利润,对本期所得税费用不产生影响。采用应付税款法,企业只需设置“所得税”科目,以本期应付的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易被企业所理解,会计处理也较为简单。 主张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理由如下:其一认为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支出;其二认为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因为时间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已包括在损益表的所得税项目内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递延税款余额中。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则需设置“所得税”和“递延税款”两个科目,从帐务处理的角度看较复杂,但纳税影响会计法将所得税视为一项费用,更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目前世界
推荐文章
所得税会计核算教学研究
所得税会计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暂时性差异
企业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所得税法
会计准则
纳税
法律法规
浅谈新准则下所得税实务操作
企业会计准则
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探讨
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
经济体制
刺激消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
来源期刊 浙江财税与会计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所得税会计 会计法 所得税费用 纳税影响 应付税款法 会计处理方法 时间性差异 递延税款 债务法 企业所得税
年,卷(期) 199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3
页数 2页 分类号 F810.4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泽霞 71 821 16.0 27.0
2 曹宏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所得税会计
会计法
所得税费用
纳税影响
应付税款法
会计处理方法
时间性差异
递延税款
债务法
企业所得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财税与会计
月刊
1008-4452
33-1054/F
16开
浙江杭州环城西路37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4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