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高山耳蕨组的成员是中国西部、印度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常见的蕨类.其成员为夏绿植物,叶片薄而柔弱.秋季叶片枯萎后叶柄基部宿存在地面形成一个丛堆以保护幼芽,这显然是对高山严峻环境的适应.作为高山地带特有类型,1972年日本蕨类学家Sigeru Daigobo将它们作为耳蕨属下的一个组--高山耳蕨组Sect. Lasiopolystichum Daigobo,这是合理的.Daigobo建立此组时只包含3个种,经过对中国大量标本及有关文献的研究,现知在中国约有30种应归入此组,其中有3新种:红鳞耳蕨P.rufopaleaceum, 石生耳蕨P.saxicola,康定耳蕨P.kangdingense; 2新变种:裂叶耳蕨P.sinense var. lobatum, 条裂耳蕨P.mollissimum var. laciniatum; 1新组合钝裂耳蕨P.integrilobum(Sorolepidium).据羽片背面的小鳞片类型可将高山耳蕨组划分为2个系:穆坪系Ser. Moupinensia和中华系Ser. Sinensia.
推荐文章
薄鳞蕨属(Leptolepidium)——河南中国蕨科-新记录属
中国蕨科
蕨类植物
地理分布
新记录
河南
中国产蕗蕨属(膜蕨科)的分类学修订
植物标本
蕗蕨属
膜蕨科
分类修订
中国
中国产瘤蕨属植物的孢子形态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
瘤蕨属
孢子形态
扫描电镜
分类学意义
长片蕨属——福建膜蕨科新记录属
广西长筒蕨
长片蕨属
福建省
新记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耳蕨属高山耳蕨组的分类学研究
来源期刊 植物分类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耳蕨属 高山耳蕨组 穆坪系 中华系 红鳞耳蕨 石生耳蕨 康定耳蕨 裂叶耳蕨 条裂耳蕨 钝裂耳蕨
年,卷(期) 199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0
页数 分类号 Q9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孔宪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5 1.0 2.0
2 张丽兵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1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耳蕨属
高山耳蕨组
穆坪系
中华系
红鳞耳蕨
石生耳蕨
康定耳蕨
裂叶耳蕨
条裂耳蕨
钝裂耳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分类学报
双月刊
1674-4918
11-5779/Q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中科院植物所内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53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5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