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磷脂脂质体模拟血液细胞,用1,6-二苯基已三烯(DPH)为荧光探针,荧光偏振法研究了安络血、止血芳酸、维生素K1和6-氨基已酸4种止血剂作为客体分子与脂质体及血液红细胞两类主体分子互相作用而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利用偏振度(P)与微粘度(x)的定量关系,计算微粘度的变化,并以微粘度的变化推测止血剂与红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止血剂与脂质体或血红细胞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超分子作用力.不同血凝机制的止血剂与红细胞作用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还对止血剂与红细胞的结合方式进行了探讨.
推荐文章
脂质体及电穿孔法对大鼠雪旺细胞转染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大鼠雪旺细胞
电穿孔法
脂质体转染法
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透皮机制及抗炎作用评价
雷公藤多苷
类脂质体
贴剂
抗炎作用
脂质体MRI对比剂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荧光偏振法用于止血剂与脂质体及血液红细胞主-客体分子间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期刊 药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荧光偏振法 止血剂 脂质体 血液红细胞
年,卷(期) 199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0
页数 1页 分类号 R9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10.3321/j.issn:0513-4870.1998.05.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含熙 南开大学化学系 39 803 15.0 27.0
2 唐波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47 812 16.0 28.0
3 张超 8 119 4.0 8.0
4 杜鸣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4 108 3.0 4.0
5 孙天麟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7 112 4.0 7.0
6 汪树玉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荧光偏振法
止血剂
脂质体
血液红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学学报
月刊
0513-4870
11-2163/R
大16开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2-233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34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89907
相关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kyc.wfu.edu.cn/second/wnfw/shandongshengzirankexuejijin.htm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