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会计核算领域,怎一个“假“字了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严格规范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约束各行各业按照法律、法规和会计核算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真实、相关、及时、可比这样四个方面的要求,而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根本.《企业会计准则》将真实性原则列为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之首.然而,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日益复杂与多样,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危害及对策,谈一些看法.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概括起来有“三虚假”,即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制作虚假凭证,编造虚假利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虚假凭证,是少数企业法人和业务经办人,为了谋取私利,利用假的原始凭证报帐.虚假利润,是按经营者的需要来“确定”成本费用和利润高低.有的企业领导人为了达到利润考核指标.以表现自己的“业绩”,骗取奖励,想方设法“降低”帐面成本,缓摊待摊费用,少提或不提折旧;有的则相反,为了少缴增值税和所得税,在增大成本费用的同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