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环氧树酯(epoxy)/氨酯丙酸酯树脂(UAR)同步互穿网络(SIN)表现出明显的相分离形态,因此建立了非均相传递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epoxy/UAR SIN 质量比范围内(100/0~50/50),两个网络呈现出具有一定相畴尺寸的形态,用非均相模型能更好地关联实测的吸收曲线,关联因子ψ的物理意义为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分散程度.随着epoxy/UAR SIN中UAR相的增加,ψ增加,表明UAR网络在eooxy网络中的分散程度增加,相畴尺寸变小;当SIN质量组成比为50/50时,由于两个网络成为双向连续的形态,故ψ显著增大.
推荐文章
漆酚基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漆酚
环氧丙烯酸酯
一级反应
合成
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半互穿网络形成的研究
互穿聚合物网络
热塑性弹性体
聚氨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自由基溶液聚合
三元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乙醇在环氧树酯/氨酯丙烯酸树脂互穿网络中的扩散研究(Ⅱ)——非均相传递模型及其应用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乙醇 氨酯丙烯酸酯树脂 环氧树脂 互穿聚合物网络 吸收 扩散
年,卷(期) 1998,(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87-199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31
字数 23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1-0790.1998.12.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洪来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 208 1445 17.0 28.0
2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 93 816 15.0 23.0
3 李军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 21 153 6.0 11.0
4 胡春圃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93 1097 20.0 28.0
5 华峰君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4 5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乙醇
氨酯丙烯酸酯树脂
环氧树脂
互穿聚合物网络
吸收
扩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