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别山榴辉岩地体以太湖-马庙断裂带为南界.该断裂带近东西走向,向南倾斜.通过对石榴石中Mg含量由核部向边缘增高的生长环带构造的分析和详细的P-T轨迹的计算表明,断裂带北侧的榴辉岩和南侧的角闪岩及角闪片麻岩均经历了降压增温变质过程.热榴辉岩由地幔深处的折返和地温梯度的升高为可能的热源.
推荐文章
大别山榴辉岩退变质多硅白云母及地
多硅白云母
榴辉岩
地质压力计
大别山
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峰期变质条件
蜂期变质P-T条件
榴辉岩
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
南大别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层析地震调查
大别山
超高压变质带
郯庐断裂
地震层析成像
广角反射
大别山东段的变质地层格架
大别山
变质地层
构造单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别山太湖-马庙断裂带两侧变质地体的增温变质作用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大别山榴辉岩地体 南界 增温变质作用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变质岩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8-349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58
字数 56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569.1999.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清晨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8 2860 32.0 50.0
2 从柏林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7 760 14.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78)
二级引证文献  (186)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6(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4(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别山榴辉岩地体
南界
增温变质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