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1980年到1990年和1998年讯期共13个暴雨个例,反演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经等压面和垂直剖面上若干物理量分析,揭示了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一些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大气内部压能场与流场非平衡强迫既是高原天气系统和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东移的动力机制,又是这两类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动力条件.涡度局地变化率的正值区对两类系统的移动有动力牵引作用.经、纬向环流剖面,揭示了两类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前期征兆、开始和结束标志、能量、水汽条件等.两类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将导致耦合相互作用的区域产生暴雨等强烈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式.
推荐文章
卫星遥测纬向剖面地形谱分析--青藏高原背风侧地区地形扰动与西风扰动的耦合模态
青藏高原背风侧
地形扰动谱
地形-纬向风速偶合模态
分形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研究
进展
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及其天气气候效应: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
青藏高原
外场观测
数据加工处理
天气气候机理
数值预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四川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系统耦合 非平衡强迫 概念模式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天气分析与预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2
页数 5页 分类号 P4
字数 41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2184.1999.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缪强 7 50 2.0 7.0
2 刘波 2 41 2.0 2.0
3 袁立新 4 6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149)
二级引证文献  (642)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6(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7(3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08(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09(3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0(3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1(7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8)
2012(3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3(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1)
2014(6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9)
2015(7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8)
2016(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17(4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8(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6)
2019(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20(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系统耦合
非平衡强迫
概念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季刊
1674-2184
51-1706/P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高原所《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8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8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