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二系法杂交稻是在三系杂交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目前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稻增产15%以上的两系杂交组合已开始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其基础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应用放射性32P示踪法标记不同的杂交组合,以了解两系杂交稻对磷素营养的吸收运转特性,以便充分发挥两系杂交稻的高产优势,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不同的杂交组合对磷素营养的吸收量以两系杂交组合>三系杂交组合>常规组合,早稻分别比三系组合和常规组合高9.7%和20.18%,晚稻分别高18.53%和38.65%,在苗期浸根亦表现出同一趋势.②水稻所吸收的磷素80%由土壤供从给,只有20%由肥料供给 .二系杂交组合吸收土壤的磷高于三系组合和常规组合,而吸收肥料磷的比率要低于常规组合和三系组合,但吸收磷的总量以二系杂交组合为最高.③水稻吸收的磷大部分积累在植株生长较旺盛的部位,在分蘖期和孕穗期磷在水稻茎秆中含量较多,到成熟期则大部分磷都运转到谷粒中累积,约占吸收总量的50-70%.④磷在植株单位干物中的含量,在分蘖期以二系杂交组合高于三系组合和常规品种,早稻分别高31.13-37.62%,晚稻高17.58-28.92%,到孕穗期和成熟期则以常规组合高于三系组合和二系组合.
推荐文章
红莲型杂交稻与野败型杂交稻及两系杂交稻的比较
杂交水稻
红莲型
野败型
两系型
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特征与模型分析
籼粳杂交稻
中熟系列
磷素积累
模型方程
云南突破两系杂交稻制种难题
杂交稻制种
云南
两系杂交稻
制种基地
种子生产
制种技术
高效安全
制种生产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粒重分布和结实特性研究
亚种间杂交稻
粒重分布
结实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系杂交稻对磷素营养吸需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激光生物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二系杂交稻 32P示踪 吸磷特性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1-204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24+.1|S511.4+1
字数 21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146.1999.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德林 19 524 9.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系杂交稻
32P示踪
吸磷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激光生物学报
双月刊
1007-7146
43-1264/Q
16开
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42-19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5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6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