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MoO4催化剂,经K助化后分别在空气中于400-800℃下进行焙烧,得到氧化态样品,然后经硫化制得硫化态K-Co-Mo催化剂,对氧化态样品的乙醇分解性能及硫化态样品的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进行了测试,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扩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EXAFS)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乙醇分解性能测试表明,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较弱,且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合成醇性能测试结果则显示,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升高后,其合成醇的产率逐步降低,但醇选择性基本不变,经400℃焙烧的样品,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氧化态样品中存在多种K-Mo-O物种,且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钾铝之间作用增强,样品更难以被完全硫化。
推荐文章
合成低碳醇超细Mo-Co-K催化剂局域结构的研究
超细
Mo-Co-K催化剂
低碳醇合成
EXAFS
制备低碳醇的CuZnX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Cu基催化剂
合成气
低碳醇
溶胶凝胶法
焙烧温度对Fe-Mn催化剂结构和合成低碳烯烃性能的影响
Fe-Mn催化剂
焙烧温度
低碳烯烃
一氧化碳
加氢
合成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溶胶—凝胶法制备K—Co—Mo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合成低碳醇性能研究—焙烧温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同步辐射装置用户科技论文集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K-CO-MO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 低碳醇合成 焙烧温度
年,卷(期) 199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1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43.3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鲍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23 233 8.0 15.0
2 谢亚宁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76 532 13.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K-CO-MO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
低碳醇合成
焙烧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同步辐射装置用户科技论文集
年刊
出版文献量(篇)
19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