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LiF(Mg,Cu,P)和LiF(Mg,Ti)热释光(TL)磷光体的TL特性的主要差别在TL灵敏度、能量响应和热稳定性三个方面.其产生原因都与铜和磷杂质的掺入有关.LiF热释光家族中,镁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杂质,铜和磷杂质掺入后在磷光体中所形成的电子俘获中心和复合发光中心都与其他LiF热释光磷光体有所不同,从而使其具有极高的TL灵敏性、异常的能量响应和较差的热稳定性.
推荐文章
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临床剂量学特性的研究
热释光剂量计
发光曲线
剂量响应
能量响应
LiF(Mg、Cu、P)热释光探测器剂量性能研究
热释光探测器
线性
能量响应
LiF(Mg,Cu,P)热释光探测器测量、退火方式的确定
热释光探测器
测量参数
退火方式
分散性
测量精度
热释光LiF(Mg,Cu,P)探测器对宇宙射线的响应
热释光探测器
LiF(Mg,Cu,P)
宇宙射线
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铜和磷杂质对LiF(Mg,Cu,P)热释光特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LiF(Mg,Cu,P) 热释光磷光体 电子俘获中心 复合发光中心
年,卷(期) 1999,(2) 所属期刊栏目 全国热释光剂量测量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专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10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L8
字数 30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0934.1999.02.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LiF(Mg,Cu,P)
热释光磷光体
电子俘获中心
复合发光中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双月刊
0258-0934
11-2016/TL
大16开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南路3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7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1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