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在潜伏期内的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与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腓肠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对该肌在电刺激后0.8,5.6,8.4ms及静息期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骨骼肌组织处于静息期时,其肌膜与肌纤维的间隙较宽,受电刺激后0.8ms开始至8.4ms,肌膜与肌细胞间的间隙大大变窄.并发现骨骼肌组织在电刺激后0.8,5.6及8.4ms时肌浆网前端的膜产生两个圆孔,而当骨骼肌处于静息期时肌浆网膜并无此形态结构.结论:当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发生时,肌膜在产生去极化的同时产生位移,并与肌纤维的间距发生改变;骨骼肌收缩时肌浆网膜出现小孔.
推荐文章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与亲联蛋白
骨骼肌
筋膜
三联管
兴奋收缩偶联
亲联蛋白
肌细胞浆膜
肌浆网
钙信号传导
骨骼肌收缩的本构模型
骨骼肌
力-速关系
本构模型
横桥
流变学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与细胞内的钙稳态
骨骼肌
兴奋收缩偶联
钙稳态
三联管
运动
肌肉肌腱组织工程
骨骼肌三联管膜蛋白与兴奋收缩偶联
骨骼肌三联管
兴奋收缩偶联
双氢吡啶受体蛋白
兰诺定受体蛋白
膜蛋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超微结构瞬时变化研究
来源期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骼肌 兴奋-收缩偶联 超微结构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15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37
字数 27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8-879X.1999.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煦亭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物理研究所 24 65 5.0 6.0
2 杨勇骥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物理研究所 78 224 7.0 10.0
3 余宏宇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80 469 9.0 18.0
4 夏金辉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理学教研室 16 73 5.0 8.0
5 雷长海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计算机教研室 70 288 8.0 12.0
6 吴越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物理研究所 22 51 5.0 6.0
7 沙继宏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物理研究所 17 95 4.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199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骼肌
兴奋-收缩偶联
超微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月刊
0258-879X
31-1001/R
大16开
上海市翔殷路800号
4-37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782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6440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