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用1920~1996年的震源机制资料,分区反演了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最大主压应力σ1轴在西藏高原和中国西部成近南北向,华北成近东西向.在中国中部,σ1轴在北段成北北东-南南西向,中部成近东西向,南部成北北西-南南东向.最小主压应力σ3轴水平投影除在中国西部与σ1轴为斜交外,大多数地方为正交.中等主应力σ2相对大小R值在西藏高原最低,为0.10~0.30,并很快地向东北过渡到0.60~0.90高值区.实测和反演的断层破裂面多分成共轭的两组.结合主应力方向和R值,把中国构造运动特征分为7类.断裂类型大多数为具有中等R值的走滑型,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中国东部以及西藏高原内部;少数为逆断型,分布在中国西部和西藏高原北缘.正断层分布在西藏高原的南缘,相应R值也较小.
推荐文章
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活动
构造应力场
应力分区
强震活动
动力学
中国大陆构造三分论
大陆构造
板块构造
推土式构造
三分论
中国大陆应变应力场研究
应变应力场
主应变率
最大剪应变率
地壳活动性
由震源机制解资料研究川滇地区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震源断错性质
川滇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由震源机制解反演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
来源期刊 地震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平均应力场 应力方向 构造运动特征
年,卷(期) 199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4-360
页数 7页 分类号 P3
字数 38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3782.1999.04.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244)
二级引证文献  (758)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4(1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05(4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06(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07(6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9)
2008(3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09(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0(5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1(5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2(3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3(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14(4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5(6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8)
2016(5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7(5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8(5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19(4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20(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震源机制
平均应力场
应力方向
构造运动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学报
双月刊
0253-3782
11-2021/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北京8116信箱)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97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