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大港探区中生代残留盆地进行原型盆地恢复.原型盆地可分为:早中侏罗世坳陷型盆地,晚侏罗至早白垩世断坳共存盆地及晚白垩世热坳陷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分布方向为NE-NNE向,分布范围有限,且沉积厚度较小,这与中生代中国东部受伊泽奈崎板块斜向俯冲和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所致的挤压环境有关.
推荐文章
大港探区中生代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构造特征
中生代盆地
大港探区
东营凹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及其演化
原型盆地
断裂体系
地层原始厚度
中生代
东营凹陷
渤海湾中生代地层剥蚀量及盆地演化
磷灰石
裂变径迹长度分布
数值模拟
剥蚀量
渤海湾盆地
叠合单元
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
南海
中生界
地震勘探
沉积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港探区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及成盆模式
来源期刊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中生代盆地 残留盆地 原型盆地 成盆模式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0-239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9
字数 78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0930.1999.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一伟 石油大学地科系构造研究室 26 962 16.0 26.0
2 杜旭东 11 291 7.0 11.0
3 漆家福 石油大学地科系构造研究室 37 1357 21.0 36.0
4 陆克政 石油大学地科系构造研究室 7 265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175)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7(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08(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09(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0(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1(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2(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3(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生代盆地
残留盆地
原型盆地
成盆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双月刊
1005-0930
11-3242/TB
16开
北京大学老地学楼110室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21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