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DEN与AFB1诱发大鼠肝癌为模型,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癌周淋巴结淋巴细胞酶定位并与正常组对比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1)ATP酶反应颗粒主要定位在质膜的内侧,G-6-P酶反应颗粒定位在内质网及线粒体等膜相结构,5′-ND反应颗粒定位在细胞膜外表面.(2)肝癌模型组ATP酶与G-6-P酶活性明显下降,5′-ND活性明显增强.(3)此结果与人肝癌癌周淋巴结淋巴细胞酶超微结构定位及活性变化结果相同.结果提示:实验性肝癌周淋巴结淋巴细胞酶活性变化可作为研究肝癌免疫功能的客观指标.
推荐文章
人盆部淋巴结淋巴细胞酶超微结构定位与活性研究
盆部淋巴系统
淋巴结
淋巴细胞
胃癌患者血淋巴细胞酶超微结构定位与活性研究
胃癌
淋巴细胞
外周血
酶细胞化学
电镜
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淋巴结成像及其与病理超微结构的比较
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实验性肝癌周淋巴结淋巴细胞酶超微结构定位
来源期刊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 黄曲酶素B1 酶细胞化学 电镜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141
页数 5页 分类号 Q95
字数 21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856.1999.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玉文 辽宁中医学院解剖组胚教研室 66 402 11.0 16.0
2 蔡朔 辽宁中医学院解剖组胚教研室 17 104 6.0 10.0
3 刘海兴 辽宁中医学院解剖组胚教研室 26 81 5.0 8.0
4 张连洪 辽宁中医学院解剖组胚教研室 4 10 2.0 3.0
5 赵磊 5 19 1.0 4.0
6 А.Г.Переващиков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
黄曲酶素B1
酶细胞化学
电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月刊
1671-7856
11-4822/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6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250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