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统计分析1995年夏季6~8月每小时一次的GMS红外资料,揭示了1995年夏季青藏高原及其邻域对流活动的一些天气气候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 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喜马拉雅山分隔开孟湾-印度和青藏高原两个主要大值区,另一个主要大值区在老挝至雷州半岛;高原上最频繁的对流区在以30°N,90°E为中心的地区,而不在高原东部,而且喇叭口形的雅鲁藏布江出口区是一个小值区.高原和孟湾-印度两地的对流活动有不同特点,例如:高原上对流活动大值区随月份基本上少动,而孟湾-印度地区的大值区随月份西移;对流活动在出梅后的增加幅度高原上比孟湾-印度地区更大.(2) 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且增强过程显著地快于减弱过程.高原上对流活动比孟湾-印度地区滞后1~2 h,但日变化幅度在高原上更显著.在日变化演变过程中高原上对流活动区少动,而孟湾-印度的对流活动区有较大的移动性.
推荐文章
盛夏青藏高原热源与菲律宾海对流活动的联系
青藏高原
热源
菲律宾海
对流
副热带高压
青藏高原对流时空变化与东亚环流的关系
青藏高原对流
东亚环流
洪涝
干旱
青藏高原积雪与云南夏季降水及气温的关系
青藏高原积雪
云南夏季
气温和降水
夏季青藏高原对流系统移出高原的气象背景场分析
对流系统
水平特征
垂直特征
青藏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95年夏季青藏高原上及其邻域的对流活动
来源期刊 高原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对流活动 红外辐射黑体温度(亮温)TBB
年,卷(期) 199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434
字数 57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534.1999.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受钧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和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340 8.0 11.0
2 朱国富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和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4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120)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6(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
对流活动
红外辐射黑体温度(亮温)TBB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原气象
双月刊
1000-0534
62-1061/P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54-43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54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