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结合地震间隙和强度变化分析了本世纪全国及国内主要地震活动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间隙大多在5.5a内,一半以上在2.5a内,最大间隙近18a.50年代以后全国7.5级以上和7.0级以上、青藏块体7.0级以上地震活动及近20a来台湾7.0级以上、华北和四川6.0级以上地震活动明显减弱.20~30年代青藏块体北部大震的活动影响一直持续到70年代,5.0~6.5级地震活动自80年代明显增强.云南70年代后形成的地震活动高潮实际上从60年代就开始增强.华北和台湾地区表现了强震前活动增强而甘宁青地区表现了强震后活动衰减的典型过程.制约我国地震活动的大三角应力场、东部应力场和全球应力场具有长期稳定的20a周期性,后面的应力场依次滞后于前一个应力场约1/4个周期,前两者起主导作用.青藏块体东北缘的地震活动除受东部应力场的影响外,还与青藏块体地壳物质东流的重要作用有关.今后几年要特别注意四川和甘宁青6.0级以上、甘肃地区5.0级以上及新疆7.0级以上地震.
推荐文章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各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
地震活动区
相关函数
互相关系数
中国中深源地震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中国
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地震活动特征
趋势预测
青藏高原北部地震活动形势及其与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
青藏高原
地震活动形势
地震活跃期
地震平静期
中国地震活动度分布特征
地震活动度
地震活动性
地震分布
分布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主要地震活动区的地震间隙分布
来源期刊 西北地震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中国 地震活动区 应力场 地震间隙
年,卷(期) 199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139
页数 分类号 P31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844.1999.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少林 38 369 12.0 18.0
2 王周元 2 17 1.0 2.0
3 彭伟荣 2 1 1.0 1.0
4 姬凤英 2 1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
地震活动区
应力场
地震间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0-0844
62-1208/P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54-28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63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