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PCR及序列测定的方法,对在厦门西港海域采集的赤潮铜绿微囊藻16S和23S rDNA基因间隔区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ISR)区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并通过与两种淡水微囊藻的比较,找出了其特征性核苷酸作为专一性分子探针设计的靶序列,为该藻种以及微囊藻属的快速鉴定及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
推荐文章
铜绿微囊藻磷代谢过程研究
铜绿微囊藻
总磷
聚磷
可溶性磷
赖氨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机理研究
赖氨酸
铜绿微囊藻
ATP酶
光合作用
机理
二种淡水微囊藻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
rDNA
基因间隔区
序列分析
萘、菲和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铜绿微囊藻
多环芳烃
比生长速率
光合作用
叶绿素 a
光合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赤潮铜绿微囊藻rDNA基因间隔区的序列分析以及与淡水微囊藻的比较
来源期刊 海洋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赤潮铜绿微囊藻 rDNA基因间隔区 序列分析
年,卷(期) 199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0
页数 分类号 P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096.1999.01.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屈良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0 641 14.0 24.0
2 陈月琴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6 598 14.0 24.0
3 郑天凌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国家教委海洋生态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 100 2722 30.0 49.0
4 王大志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国家教委海洋生态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 25 393 11.0 19.0
5 王艳丽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国家教委海洋生态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 4 236 4.0 4.0
6 庄丽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108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84)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赤潮铜绿微囊藻
rDNA基因间隔区
序列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洋科学
月刊
1000-3096
37-1151/P
16开
山东省青岛市南海路7号中科院海洋所
2-655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31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