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扬子西缘龙门山山前带泥盆纪发育一套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的沉积体系,这套混积沉积体系中可识别出2个层序组、8个混积层序.研究表明,SS2层序组的各层序(S4~S7)混积作用主要产生于TST中,SS3层序组的各层序(S8~S11)混积作用则集中于SMT/LST及早期TST,HST普遍不发育混积作用;从SS2到SS3,混积类型由泥质陆棚背景的混积Ⅰ型向砂灰质混积Ⅱ型转变,混积作用从间断和原地混合到相的混合变化;SS2各层序具有持续缓慢海侵-相对快速海退特点,总体表现出较长期的构造活跃-较短期稳定样式,SS3各层序则具相对快速海侵-持续缓慢海退结构,总体构造活跃样式为四个活跃-稳定叠加的跳跃式.
推荐文章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混合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
侏罗系
混合沉积
体系域
层序地层格架
羌塘盆地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藕塘底组
混合沉积
混积岩
混积层系
石炭系
沉积环境
构造隆升
贺兰山下古生界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特征
早古生代
混合沉积
沉积样式
贺兰山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扬子西缘泥盆纪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积层序和层序混积模式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构造活跃样式 混积作用转变 层序混积模式 混积层序(组) 泥盆纪 扬子西缘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9-344
页数 分类号 P539.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550.1999.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祥辉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所 35 804 15.0 28.0
2 曾允孚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所 11 535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49)
二级引证文献  (102)
195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2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造活跃样式
混积作用转变
层序混积模式
混积层序(组)
泥盆纪
扬子西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