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陆壳为基底的生达残留后盆地被厚度大于5000 m的晚三叠世沉积岩层所充填.在那里堆积着主要由半深海-深海相的陆源、内源与火山源浊积岩沉积,以及特色的弧后拉张产生的碱性系列玄武岩与海底喷流热水沉积等构成的活动边缘沉积物.以露头剖面为基础,识别出Ⅰ类与Ⅱ类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Ⅰ类和1个Ⅱ类层序.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构造-火山作用、沉积物补给与海平面变化,对盆地的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咸化环境的形成与沉积体系的演化特征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沉积演化
浅海陆棚
海陆交互
前陆盆地
陆内坳陷
成化环境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四川盆地
西
前陆盆地
晚三叠世
层序地层学
沉积相
岩性圈闭
预测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属性与层序地层格架下聚煤特征
构造属性
叠合盆地
层序地层格架
聚煤特征
晚三叠世
羌塘盆地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对比研究
四川盆地
西
坳陷
晚三叠世
层序地层
对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江北段生达残留弧后盆地晚三叠世层序地层与演化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残留弧后盆地 浊积岩 碱性系列玄武岩 层序地层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8-324
页数 分类号 P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3021.1999.03.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家铎 71 1283 23.0 31.0
2 潘桂棠 41 1483 21.0 38.0
3 彭勇民 15 231 8.0 15.0
4 罗建宁 19 344 10.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残留弧后盆地
浊积岩
碱性系列玄武岩
层序地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