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甘薯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和近缘野生种I.triloba的叶柄原生质体用PEG融合法融合后,培养在含有0.05mg/L 2,4-D和0.5mg/L KT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0周后,形成直径达1~2mm的小愈伤组织.将这些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mg/L 2,4-D和0.5mg/L KT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将其中的78个愈伤组织培养在添加2.0mg/L BAP的MS培养基上, 愈伤组织形成了不定根.将具有不定根的愈伤组织进一步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共获得137株再生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RAPD分析表明, 所获得的137株再生植株均为栗子香和I.trilob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
推荐文章
甘薯同一不亲和群内品种间体细胞杂种
甘薯
不亲和群
原生质体融合
体细胞杂种
甘薯不同外植体体细胞胚的发生及植株再生
体细胞胚再生
植株再生
甘薯
花椰菜与黑芥种间体细胞杂种的获得和鉴定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
黑芥
花椰菜
杂种鉴定
植株再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的有效再生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甘薯 I.triloba PEG融合法 种间体细胞杂种
年,卷(期) 1999,(6)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育种与品种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
字数 32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8-1752.1999.06.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庆昌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44 1024 18.0 31.0
2 周海鹰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16 177 7.0 13.0
3 翟红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13 392 10.0 13.0
4 张冰玉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1 2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81)
二级引证文献  (108)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薯
I.triloba
PEG融合法
种间体细胞杂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