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利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在实验室内考察了撞击流吸收器的吸收性能,并与具有内循环的喷射式吸收器、鼓泡式吸收器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撞击流吸收器的吸收率和体积传质系数明显高于具有内循环的喷射式吸收器和鼓泡式吸收器.对吸收器用于有固体产物生成的吸收过程进行的初步实验表明,撞击流吸收器对H2S的吸收率比具有内循环的喷射式吸收器高,且在吸收过程中,无固体产物堵塞喷嘴现象出现.这一结果对进一步将撞击流吸收器用于有固体产物生成的化学吸收过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撞击流吸收器燃煤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烟气脱硫
撞击流
脱硫效率
溴化锂填料吸收器中绝热吸收过程的实验研究
传热传质分离
溴化锂
填料吸收器
传质系数
基于微吸收器的CO2吸收过程研究进展
微吸收器
CO2吸收
泰勒流水力学性质
传质模型
传质系数
吸收压力对LiBr斜板绝热吸收器的影响
吸收压力
斜板
传热传质分离
绝热吸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撞击流吸收器吸收性能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撞击流 吸收器 吸收率 传质系数 性能评价 室内实验
年,卷(期) 1999,(4)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炼制与化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0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870.1999.04.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发永 石油大学炼制系 10 289 8.0 10.0
2 李阳初 石油大学炼制系 11 257 9.0 11.0
3 张海鹏 石油大学炼制系 5 131 5.0 5.0
4 刘相 石油大学炼制系 3 57 3.0 3.0
5 孙亮 石油大学炼制系 2 8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102)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撞击流
吸收器
吸收率
传质系数
性能评价
室内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5005
37-1441/TE
大16开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1959-10-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519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