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上海医学       
摘要:
目的探索直径相异神经的连接方法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以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为模型,将膈神经移位于外侧束(直径比为1:4),采用干干、干束、包埋和端侧缝合及无间隙和小间隙静脉套接六种连接方法,术后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和功能测定评估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个月时,各端端吻合组的各项观察指标优于端侧组;各端端吻合组间,除潜伏期和最大收缩持续时间恢复率无明显差异外,静套组的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优于干束组,其余各项指标显示静套组、干干组、包埋组优于干束组.结论端端吻合优于端侧吻合;干干对合优于干束对合;套接缝合优于直接缝合;无间隙与小间隙静脉套接无明显差异.
推荐文章
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端侧神经吻合术
背根神经节
神经纤维
神经再生
PDLLA/NGF复合膜用于自体神经移植促进神经再生实验研究
神经生长因子
外消旋聚乳酸
神经移植
周围神经
再生
颞肌筋膜瓣促进几丁质室内面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带蒂颞肌筋膜瓣
颞骨
面神经
壳多糖
几丁质
神经再生
甲钴胺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维生素B12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大鼠,Wistar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直径相异的神经连接方法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上海医学 学科
关键词 神经修复 神经再生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3-14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934.1999.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日韦) 1 3 1.0 1.0
2 张高孟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 5 51 3.0 5.0
3 沈丽英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 10 110 6.0 10.0
4 张凯丽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 2 9 2.0 2.0
5 朱静珍 上海医科大学病理解剖教研室 2 2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神经修复
神经再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医学
月刊
0253-9934
31-1366/R
16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623号
1978-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97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