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新型预硬型贝氏体钢(Y82)的合金设计及性能,分析了合金元素Si,S,Ca的作用.结果表明: 新型预硬型贝氏体钢(Y82)成分简单,价格低廉,空冷淬透性好;合金元素Si改变了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的位置,使CCT曲线中贝氏体转变区向右下方移动.使贝氏体转变发生在较低的温度,可以形成细小的针状下贝氏体,从而提高了钢的机械性能;合金元素S提高了钢的易切削性,元素Ca对夹杂物有变质作用,使钢中MnS形成一种特殊的形态,因而使Y82在预硬状态时(硬度约为35~40 HRC)仍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推荐文章
连续缓慢冷却贝氏体转变特征及合金元素分布的影响
粒状贝氏体
连续冷却
电子探针
显微组织
钒-氮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
V-N微合金化
超低碳贝氏体钢
连续冷却转变
合金元素Mo对冷轧双相钢组织的影响
冷轧双相钢
铁素体
马氏体
微观组织
低碳贝氏体钢HQ785淬火工艺研究
低碳贝氏体钢
淬火温度
力学性能
金相组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预硬型贝氏体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来源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贝氏体 淬透性 夹杂物 易切削性
年,卷(期) 1999,(10)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G142
字数 27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054.1999.10.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忠良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6 204 10.0 14.0
2 陈秀云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8 271 12.0 16.0
3 方鸿生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74 1356 21.0 3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6)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贝氏体
淬透性
夹杂物
易切削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000-0054
11-2223/N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
2-90
19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46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13204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