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将BATS方案的一些简化结果,引入到GCM(R15L9)中,使得积雪也作为模式的一个预报量,实现了雪、气间可以相互作用.此种改进的模式,文中称作SF-GCM.在模式中,积雪变化不仅体现在覆盖面积和反照率上,还能计算出相应的积雪深度、积雪时间和融雪吸热等等雪的各种参量.用该模式进行了9年的时间积分,所得到的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分布特征与实际观测到的情况比较相近.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植被退化对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
植被退化
青藏高原
CAM5.1模式
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1979-2007年间的积雪变化
青藏高原
雪深
积雪日数
回归分析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环流场的日变化
青藏高原
非绝热加热
日变化
位涡度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
大陆岩石圈
碰撞与隆升过程
气候环境变化
现代表生过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含雪-气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模式及其青藏高原积雪模拟
来源期刊 气象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高原积雪 雪-气相互作用 大气环流模式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9-297
页数 9页 分类号 P434
字数 59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0827.2000.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志豪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21 361 11.0 18.0
2 李海盛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184)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9(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0(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1(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2(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3(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6(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7(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原积雪
雪-气相互作用
大气环流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科学
双月刊
1009-0827
32-1243/P
16开
南京市昆仑路16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0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23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