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84年岁末,当"莽汉主义"诗人李亚伟热切地大喊《我是中国》时,当韩少功、郑万隆、李杭育和阿城等小说家云集杭州共谋文化"寻根"运动时,他们可能并未完全清楚地预见到,他们所掀起或参与其中的是一次新的中国形象浪潮。
推荐文章
全球语境下中国语言形象构建刍议
全球化语境
中国语言形象
构建
论中国西部干部形象重塑
干部形象
素质教育
科学规范
法规监督
中国森林认证的形象设计
森林认证
可持续发展
形象设计
文化内涵
中国
基于语体差异的中国语言形象建构研究
中国语言形象
文言—白话
口语—书面语
"实用""可用""易用"
差异性认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形象
来源期刊 粤海风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中国形象 世纪初 文化想象 他者 中国文学 新中国 中国文化 鸦片战争 现代中国人 西方文化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
页数 2页 分类号 G1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一川 148 867 18.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形象
世纪初
文化想象
他者
中国文学
新中国
中国文化
鸦片战争
现代中国人
西方文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粤海风
双月刊
1006-7183
44-1332/I
16开
广州市天河北龙口西路550号广东文学艺术
46-21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0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