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培育试验表明,磷在红壤中有效性的衰减可分为快反应(3小时)阶段和慢反应阶段,前者有效磷以直线关系下降,后者则为一渐减性曲线.快反应阶段磷有效性的衰减量和土壤活性铝含量呈显著相关,但与活性铁和交换铝相关不显著.用红壤、潮土、板浆白土三种性质不同的土壤进行的生物试验表明,产量也随着土-磷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而且有一个终止时间.中性水稻土在8个月培育后产量即不再下降,石灰性潮土为16个月,而酸性红壤在28个月以上.影响产量衰减的可能和磷在土壤中的双核化(转化为环状双核结构)和吸收作用有关,它们在程度上和延续时间上不同土壤不同,在水稻土上最弱,延长时间最短,而在红壤上作用最强,延长时间最长,潮土处于两者之间.
推荐文章
模拟酸雨对土壤有效磷衰减的影响
酸雨
红壤
水稻土
磷有效性衰减
柠檬酸对温室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温室
番茄
有效磷
柠檬酸
磷肥
湿地农田土壤磷素的分布、形态与有效性及磷素循环
湿地
潜育性土壤
土壤磷素分布
土壤磷素形态
磷素循环
磷肥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磷在土壤中有效性的衰减
来源期刊 土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红壤 养分退化 磷有效性衰减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329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43.2
字数 31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4-3929.2000.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鲁如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6 1478 14.0 16.0
2 时正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9 759 8.0 9.0
3 钱承梁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 16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6)
同被引文献  (534)
二级引证文献  (2237)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4(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05(4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06(61)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07(111)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00)
2008(99)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88)
2009(126)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110)
2010(118)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103)
2011(13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28)
2012(13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25)
2013(148)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37)
2014(169)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155)
2015(20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99)
2016(253)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43)
2017(22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18)
2018(21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06)
2019(25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44)
2020(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壤
养分退化
磷有效性衰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学报
双月刊
0564-3929
32-1119/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2-560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91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