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以5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制的F1,F2,BC1,BC2为材料,研究了5个玉米种子性状的胚直接效应、胚乳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除粒宽外,各性状的遗传同时由细胞质效应和胚、胚乳、母体基因效应所控制,百粒重主要受胚乳和母体效应的影响,粒长的遗传以母体效应为主,粒宽和粒厚以胚乳效应为主.各部位子粒百粒重的胚乳直接加性效应与母体加性效应的协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余性状的胚、胚乳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间的协方差均不显著,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可以对这些性状进行有效的选择.在提高百粒的玉米育种中,以任一部位子粒百粒重作为选择标准可起到相同的选择效果,直接选择粒宽的分离类型,有利于获得大粒的遗传材料.S22是改良百粒重的优良亲本.
推荐文章
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玉米
营养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近红外线光谱技术
遗传方差与协方差
春玉米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玉米
配合力
遗传参数
相关性
10个热带温带玉米群体产量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玉米群体
混合线性(AD)模型
遗传效应
优质蛋白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
优质蛋白玉米
籽粒性状
遗传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普通玉米子粒性状四类效应的遗传分析
来源期刊 华北农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普通玉米 种子性状 遗传方差和协方差 遗传相关 遗传效应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6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13.032
字数 39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0.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喜梅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情报所 23 182 8.0 12.0
2 李玉玲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74 588 15.0 19.0
3 连东军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情报所 11 160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普通玉米
种子性状
遗传方差和协方差
遗传相关
遗传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北农学报
双月刊
1000-7091
13-1101/S
大16开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18-1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7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88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