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林业科学研究       
摘要:
苗木菌根化能够提高对干旱胁迫的抵御能力.本试验证明菌根技术具有提高板栗苗木抗干旱性能的作用:提高苗木束缚水含量12.08%~57.49%;在干旱胁迫下叶片推迟24~43.2 h出现萎蔫,重新复水后提前4.8~28.8 h恢复正常,萎蔫系数降低21.95%~58.04%,有效光合强度提高3.84%~230.72%.菌根化提高宿主耐旱力的机理部分在于菌根化能影响到植物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变化:叶肉质化程度提高0.09%~7.88%,比叶面积增大2.67%~18.83%.这种组织结构上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生理特性的变化:叶保水力增大,水分饱和亏缺降低5.59%~29.61%.叶肉质化程度、比叶面积和叶保水力首次应用在菌根研究中.另外,正常情况下高于对照的蒸腾速率(用气孔导度及气孔阻力反映)在干旱胁迫下降为低于对照的水平.同时接种菌根菌能提高苗木在正常情况下的水分有效利用率(7.89%~79.78%)及干旱胁迫下的水分有效利用率(4.78%~63.89%).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对照体内迅速增加(50.54%),表明此时对照处于缺水状态,而菌根化苗仍未或只是轻微地感受到干旱胁迫.综合以上多种因素,美味牛肝菌、红绒盖牛肝和绵毛丝膜菌为最优的抗旱菌种.
推荐文章
镇安板栗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板栗
外生菌根真菌
形态鉴定
ITS
群落结构
AMF提高沙棘抗旱性的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
沙棘
抗旱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外生菌根提高板栗苗木抗旱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
来源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外生菌根 板栗 抗干旱性能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9-256
页数 8页 分类号 S718.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1498.2000.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34 720 16.0 26.0
2 雷增普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7 197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178)
二级引证文献  (684)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5(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6(3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07(33)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08(4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09(5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0(5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1(5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12(3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3(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4(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15(7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9)
2016(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7(6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7)
2018(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19(5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20(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外生菌根
板栗
抗干旱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业科学研究
双月刊
1001-1498
11-1221/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万寿山后林科院
198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46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