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与油气有关的地下水活动可分为沉积水运动和渗入水-初生水对流运动两个阶段.地下水矿化度在盆地边缘地区随埋深的增大而增加,中间地区则出现了低→高→低的现象,中央地区随埋深增大地下水矿化度递减.该区地下水矿化度的"倒转"分布规律是因地下水的热对流运动而形成的.根据盆地地下水热对流地质模型建立的油气聚集模型可将油气聚集场所分为3大类:盆地边缘为地下水流动急剧变化区,地下水所携带的油气在有利的圈闭中聚集成藏(C类);盆地中间为由流线Ⅲ-Ⅲ′限制的"死循环"区,流体不与外界发生交替,具有好的油气保存条件(B类);盆地中央区上部为地下水的区域排泄区,利于油气聚集(A2类),中央区下部为两个流动系统交汇区,易形成油气聚集(A1类),此处亦为无机成因气藏的可能分布区.这3类油气藏(A、B、C类)分属不同的油气系统.
推荐文章
松辽盆地北部东区扶杨油层地下水动力场演化与油气藏形成
松辽盆地
扶杨油层
水动力
油气田
形成
松辽盆地水源地下水化学环境变化初探
水源
pH值
总硬度
矿化度
氟化物
松辽盆地北部东区扶杨油层地下水动力场演化与油气藏形成
松辽盆地
扶杨油层
水动力
油气田
形成
云应盆地东北部含水层结构特征及地下水转化模式
云应盆地东北部
含水层空间结构
地下水转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松辽盆地北部地下水热对流及油气聚集模型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地下水 矿化度 地下水对流模型 油气聚集模型 松辽盆地北部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领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0-26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122.1
字数 30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112.2000.03.0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9)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下水
矿化度
地下水对流模型
油气聚集模型
松辽盆地北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