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两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唐棉2号(抗病)、鄂荆1号(感病)为试材,人工接种,研究了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系致害对棉苗4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病菌侵染棉苗后,落叶型菌系处理比非落叶型菌系处理的棉苗子叶中含有IAA、GA4和ABA的量要高,尤其是ABA含量,从接种后的3~5d开始直至第15d,落叶型菌系处理始终高于非落叶型菌系处理,在达到最高峰时,落叶型菌系处理唐棉2号与鄂荆1号棉苗子叶的ABA含量分别是546和726ng·g-1FW,相当于非落叶型菌系处理的1.3和4.2倍;感病品种的内源激素变化较抗病品种更加敏感。结果分析初步表明,病菌侵染后引起棉株ABA含量的显著增高是导致落叶的主要因素之一。
推荐文章
棉花黄萎病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棉花
大丽轮枝菌
单克隆抗体
山西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棉花
黄萎病
落叶型菌系
棉花黄萎病菌鉴定技术现状及展望
棉花黄萎病菌
鉴定技术
棉花
棉花黄萎病“培养基定量接种鉴定法”
棉花
黄萎病菌
无菌苗
抗性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棉花黄萎病菌致害棉株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来源期刊 棉花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子叶 内源激素
年,卷(期) 200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0-312
页数 3页 分类号 S435.621
字数 12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7807.2000.06.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荣旗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0 126 6.0 10.0
2 石磊岩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7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09)
196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棉花
黄萎病菌
子叶
内源激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棉花学报
双月刊
1002-7807
41-1163/S
大16开
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中棉所办公区
33-63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5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