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平原地区的多含水层系统概念出发,建立了多含水层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含水层系统的流程设计,为解决此类地下水模型计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和思路.针对多含水层系统和多层、多结点,形成的矩阵方程组线形高度稀疏特点,给出了共轭梯度法和SSOR-共轭梯度法的两种比较解法,最后结合松辽盆地东部三层含水层系统的计算实例,对未来地下水开采引起的水位变化进行了预报,预测明水一段和二段在2005年将会各出现一个较大的降落漏斗,且二段漏斗的深度和范围明显大于一段.多含水层系统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推荐文章
基于弱透水层影响的越流含水层系统溶质运移模型研究综述
越流含水层系统
溶质运移模型
弱透水层影响
井-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响应能力的分析
井-含水层系统
前驱波
地震
响应
基于岩相的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结构的研究
鄂尔多斯
白垩系盆地
含水层系统
结构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含水层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多含水层系统 模型 SSOR-共轭梯度法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41.2
字数 40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00.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明佑 中国地质大学环科系 7 118 7.0 7.0
2 桂和荣 淮南工业学院资环系 21 260 10.0 16.0
3 李慈君 中国地质大学环科系 26 810 15.0 26.0
4 许光泉 淮南工业学院资环系 8 71 5.0 8.0
5 朱继勇 中国地质大学环科系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3)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0(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含水层系统
模型
SSOR-共轭梯度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