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8.27km2纸坊沟流域1∶400模型为对象,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模拟天然降雨(降雨强度2mm/min,历时30min),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小流域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当覆盖度为60%、40%、20%和0%时,土壤铵态氮流失量为87.08、44.31、25.16和13.71kg/km2,硝态氮流失量为85.50、74.05、63.95和56.23kg/km2,有机质流失量为15.67、24.02、44.68和164.87t/km2,全氮流失量为0.81、1.18、1.98和7.5 t/km2.泥沙氮素含量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流失累积量测呈逐渐增大趋势.植被覆盖虽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全氮的流失,却能增加土壤矿质氮的流失.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覆盖对流域水文的影响
植被覆盖
径流
流域
黄土高原
施肥与植被覆盖对坡地铵态氮流失的影响
铵态氮
流失
氮肥
植被覆盖
坡地
紫色土坡面植被覆盖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研究
紫色土
植被
覆盖度
水土流失
沟道土地整治对不同植被覆盖流域CN值的影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沟道土地整治工程
SCS-CN
径流曲线数
实体比尺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有机质和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地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流域模型 植被覆盖度 氮素流失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进展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8-203
页数 分类号 S15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0.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兴昌 1 85 1.0 1.0
2 邵明安 1 8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201)
二级引证文献  (265)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1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7(22)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8(21)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9(3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0(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1(27)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2(3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3(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5(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7(1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流域模型
植被覆盖度
氮素流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地学报
双月刊
1007-0435
11-3362/S
大16开
北京海淀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大楼152室
80-135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3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823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