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吴征镒将中国全部种子植物3 238个属的分布区划分为15个大类型和34个变型的基础上,简要地讨论了中国植物区系与其它地区区系的联系,以及它在被子植物起源方面的作用.主要论点如下:(1)与热带亚洲区系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通过第7类型(热带亚洲分布)及其5个变型来体现的.本文列举了10个科,龙脑香科、狭义隐翼科、交让木科、五隔草科、五列木科、肉实树科、心翼果科、八宝树科、兰花蕉科和四数木科,来说明这种联系.其中,狭义的龙脑香科可能起源于冈瓦纳古陆的北部,而五列木科和交让木科可能起源于劳亚古陆南部,这显示我国热带区系成分,由其发生来讲,是不同的.(2)与地中海地区区系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反映于第12类型(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第10-1类型(地中海、南亚或中亚和东亚间断分布)和第10-2类型(地中海区和喜马拉雅间断分布),它们各有不同的历史背景.隶属于10-1类型的马甲子属、假繁缕属和雪柳属是联系我国东部森林区,它们是第三纪常绿林的孑遗植物.刺参科Morinaceae可作为联系我国西南高原植物区系之例,该科可能是提特斯海退却和青藏高原抬升的产物.隶属于第12类型的裸果木属、熏倒牛属、琵琶柴属和锁阳属是联系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之例,该区是提特斯海退却后变为干旱的结果.(3)与中亚地区区系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通过第13类型(中亚分布)来体现的,十字花科的绵果荠属、舟果荠属、小柱荠属、藏荠属、诸葛菜属,伞形科的块茎芹属、西归芹属、簇花芹属,藜科的异子篷属、戈壁藜属、合头草属、小果滨藜属,以及禾本科的固沙草属、沙鞭属,均可作为这种联系之例.作者认为它们是提特斯海退却后的产物,并进一步向三个生境方向发展,即干旱的荒漠、戈壁和沙丘,盐碱化的滩地,以及高海拔地区.(4)与欧洲区系(地中海地区区系除外)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通过第10类型(旧世界温带分布)和第8类型(北温带分布)来体现的.本文列举重楼属和沙棘属为例来说明这种联系.若考虑前者和东亚-北美间断的延龄草属有亲缘,后者与北美特有的Shepherdia是近亲,那么把它们联系起来,不难看出中国区系与欧洲区系的联系有一个北温带广布区系的深远背景,换言之,第10类型很可能是第8类型蜕变而来的.(5)与大洋洲区系联系.这种联系主要通过第5类型(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和第4类型(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它们的变型来体现的,本文列举水椰子科、海桑科、苦槛蓝科、刺鳞草科、花柱草科、兰科的假兰亚科和黄叶树科为例.水椰子科和海桑科是红树林植物,苦槛蓝科、刺鳞草科和花柱草科的分布中心在大洋洲,而兰科的假兰亚科和黄叶树科的分布中心在热带亚洲.这些事实说明了,具有不同分布中心的植物,把我国区系和大洋洲区系联系起来.(6)与热带非洲区系的联系.这种联系除通过泛热带、旧世界热带广泛分布的属之外,主要通过第6类型(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型的属来体现的.本文列举钩枝藤属、地涌金莲属和芒苞草属为例,其中后二属为金沙江河谷特有属,它们分别与主产热带非洲的象腿蕉属和翡若翠科的Xerophyta近缘,这暗示金沙江河谷区系曾在第三纪以前曾和冈瓦纳古陆区系一度发生过联系.(7)与热带美洲区系的联系.除通过泛热带分布的属之外,这种联系是以第3类型(热带亚洲与热带美洲间断分布)来体现的,本文列举山柳科和水东哥科为例.另外,东亚亚热带区系与南美智利区系的联系,可以以木通科为例.(8)与北美洲区系的联系.它已成为老生常谈的命题,这里无需再列举更多的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属的实例.作者同意Tiffney和向秋云的意见,这种分布式样并不是一次历史事件造成的,是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事件对不同的属影响的结果.(9)虽然中国植物区系在被子植物起源方面的作用是有争论的,但不可否认在中国植物区系中保留着许多原始被子植物的科,如杜仲科、领春木科、连香树科、水青树科等,以及不少科间和属间的纽带,如木通科联结木本木兰类和草本毛茛类,双参科则介于败酱科和川续断科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