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对1994年5月初华南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MM5相当准确地模拟出此次暴雨过程以及有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2)在弱的天气尺度背景条件下,边界层的中尺度辐合对暴雨的产生起了触发作用.暴雨强度一般随对流层上下部的辐散差值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的降水强度对最大的辐散差值的滞后时间不超过一小时.(3)降水的潜热加热作用对此次暖区暴雨的发展和维持有决定性的作用.凝结加热引起的次级环流使暴雨区附近的中尺度急流和切变线扰动得到发展和维持,从而使辐合上升和降水得以进一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CISK机制相似.
推荐文章
一次广西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低涡系统分析
西南低涡
暴雨
数值模拟
切变线
四川盆地一次暴雨过程分析及数值模拟试验
四川盆地
暴雨
数值模拟
微物理方案
应用WRF模式对江西一次暴雨过程的模拟分析
暴雨
WRF模式
陆面方案
水文平衡
2009年7月广西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暴雨
数值模拟
水汽通量散度
广义波作用量密度
z-螺旋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次华南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来源期刊 热带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低空急流 行星边界层 凝结加热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短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3-179
页数 7页 分类号 P421
字数 37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965.2000.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瑞权 36 1225 21.0 34.0
2 王安宇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39 1455 22.0 38.0
3 林文实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35 641 14.0 24.0
4 杨艳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11 134 4.0 11.0
5 吴池胜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16 391 12.0 16.0
6 古志明 11 467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87)
二级引证文献  (215)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8(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2(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3(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5(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20(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暴雨
数值模拟
低空急流
行星边界层
凝结加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气象学报
双月刊
1004-4965
44-1326/P
大16开
广州市福今路6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0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