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剪切带的位移量测量中, 对于具有体积变化(减小)的韧性剪切带, 尽管已有计算剪应变和体积变化的理论公式, 但其中的标志面(线)在变形前与剪切方向夹角的测定比较困难. 运用极Mohr圆对此类剪切带的变形进行了二维分析, 认为在剪切带的XZ面上, 若发生均匀变形时的体积变化是由Z方向引起的, 则无论简单剪切和体积变化的先后顺序如何, 只要可以获得足够条件(实际上容易获得)并作出极Mohr圆, 就可以在Mohr圆上得出任意一条直线在变形前后与剪切方向之间的夹角, 利用两条这样的直线就可以计算出该面上的剪应变和体积变化的值, 进而测量出剪切位移量.
推荐文章
新疆天山冰达坂韧性剪切带形成机理探讨
冰达坂
韧性剪切带
变形
高应变带
构造
演化
南天山中段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限及其构造意义
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
40Ar/39Ar定年
同碰撞
应变分解
论韧性剪切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韧性剪切带
元素活化迁移
动力成岩成矿
韧性剪切带的壁垒作用和成矿
韧性剪切带
壁垒作用
构造障
流体障
地球化学障
成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极Mohr圆在测量具有体积变化剪切带剪切位移量中的应用--以天山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D辑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剪切位移量 体积变化 极Mohr圆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3-398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
字数 35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9267.2000.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召杰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93 2703 30.0 49.0
2 张志诚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49 1416 22.0 37.0
3 刘瑞珣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30 347 10.0 17.0
4 刘树文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48 1273 22.0 34.0
5 李海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剪切位移量
体积变化
极Mohr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月刊
1674-7240
11-5842/P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7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107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