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长江上游输沙量、含沙量变化和减沙途径.在上游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1950~1985年长江输沙量、含沙量约每12年以4%的速率缓慢增长,1992~1997年大量减少.追根溯源系水库淤积的减沙作用.若无水库淤积拦沙,长江上游输沙量、含沙量年增长率将约达1%,是相当可观的.根据水库拦沙效益,提出长江上游修建溪洛渡、亭子口、瀑布沟、构皮滩和白鹤滩等5座大型水电站,与三峡枢纽共同进行水库泥沙联合调度,可使宜昌河段含沙量减少1/2的年限延长达150~200年;同时开展水土保持,可改变三峡下游河床冲刷后再淤积的不利局面.治水必治沙,通过"蓄水减沙,借水攻沙"的工程措施,和坚持不懈的水土保持,"标本兼治",可使长江输沙量、含沙量长期减少1/2,恢复到唐宋时代水平.
推荐文章
长江口悬沙有效沉速时空变化规律
悬沙有效沉速
Rouse公式
时空变化
长江口
长江澄通河段河床冲淤对流域减沙的响应
澄通河段
冲淤速率
沙量
洪季平均径流流量
潮汐
流域减沙对长江口典型河槽及邻近海域演变的影响
输沙量
冲淤演变
航道治理
长江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江沙量变化和减沙途径探讨
来源期刊 水力发电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沙量变化 减沙途径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和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8
页数 11页 分类号 TM612
字数 85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1243.2000.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鉴远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5 47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99)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江上游
沙量变化
减沙途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力发电学报
月刊
1003-1243
11-2241/TV
小16开
中国北京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65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