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组合RN9(抗)×7705(感)的P1、P2、F1、F2、BC1F1和BCiF2分离群体进行抗病性鉴定,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大豆对SCN1号小种的抗性由4对相互独立的主基因、包括一对显性基因和三对重叠的隐性基因决定。用BSA法筛选在五个BC1F2分离家系内具有多态性的RAPD标记,发现RAPD标记OPA0191200在亲本间及BC1F2分离群体内具有多态性,只能在感亲、BC1F2家系11和43的感病单株中扩增出来,表明和这两个家系独有的感病基因有关。
推荐文章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4的一个新STS标记
小麦叶锈病
抗病基因
Lr2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大豆胞囊线虫SCN3-11位点的KASP标记开发和利用
大豆胞囊线虫
KASP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抗感SCN基因的一个RAPD标记
来源期刊 大豆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 Ichinohe) 抗性遗传 RAPD标记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298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6
字数 23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841.2000.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受宜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80 4570 34.0 67.0
2 盖钧镒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111 3835 34.0 60.0
3 王永军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4 383 4.0 4.0
4 张志永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12 400 6.0 12.0
5 邢邯 3 27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16)
二级引证文献  (234)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7(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08(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09(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0(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6(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7(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
Ichinohe)
抗性遗传
RAPD标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豆科学
双月刊
1000-9841
23-1227/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14-9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2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