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西藏甲马弧内盆地晚侏罗世海绵礁属于台地边缘礁,呈近EW向展布,延伸长达4~5 km,宽约50 m,建筑在叶巴期火山岩浆弧的正地形上.由北向南展示出礁坪相到礁核相再到礁前斜坡相的侧向演变.其中礁核相主要由海绵骨架岩、障积岩和粘结岩等构成.海绵礁可分为并进礁和中止礁2种类型,发育至少6套垂向上相互迭叠的礁旋回.研究表明,甲马矿区海绵礁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海平面变化,其主体的发育与海平面相对上升同步.
推荐文章
西藏甲马弧内盆地的形成演化
盆地演化
层序地层
弧内盆地
西藏甲马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区上侏罗统—白垩系层序地层与成矿
层序地层
海绵礁
弧内盆地
甲马矿区
铜-多金属
冈底斯带
西藏
西藏甲马-驱龙矿集区成矿远景
冈底斯火山-岩浆弧
甲马-驱龙矿集区
成矿远景及资源潜力展望
云南首次发现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化石
侏罗系
云南马门溪龙
云南禄丰川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藏甲马弧内盆地甲马矿区晚侏罗世海绵礁的发现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海绵礁 礁旋回 并进礁 海平面 西藏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8-333
页数 6页 分类号 X8
字数 52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3021.2000.03.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鹏 2 10 2.0 2.0
2 李金高 4 24 2.0 4.0
3 彭勇民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42)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绵礁
礁旋回
并进礁
海平面
西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