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在完全还原条件下成岩,其特殊的储集层发育机理正在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研究认为,岩浆冷凝、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决定了该复合岩体的基本岩相结构以及储集单元的规模与分布.在这3种成岩机制作用下,岩体中心相、边缘相、角岩相和板岩相4个亚相带分别具有不同优势的孔缝组合,其中,石榴石角岩带的粒间孔缝、岩体边缘相的溶蚀孔缝和板岩相的构造裂缝为有利的储集空间类型.活跃的变质热液在该特殊岩相带储集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早期沿热液通道向岩体内部呈透入式溶蚀,在还原条件下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缝;后期热液碳酸盐充填裂缝,导致各亚相带的储集单元之间相互分隔,储集层发育间断,因此,该复合岩体仅在封闭的成岩体系解体以后才能参与围岩的埋藏成岩演化,其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来自早期储集单元在构造或挠曲变形作用下的裂缝连通.
推荐文章
太古界变质岩储集层测井资料综合评价
太古代
变质岩油气藏
地层评价
测井解释
岩性解释
裂缝(岩石)
识别
变质岩储层优势岩性测井解释
测井解释
变质岩
岩性识别
裂缝识别
有效性
变质岩储层发育的岩相因素分析
变质岩
岩相学
岩石学
储层
兴隆台潜山
基于KNN算法识别合水地区长7储层岩性岩相
测井评价
岩性岩相
KNN
机器学习
合水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岩相与储集层模型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侵入岩 外变质带 岩相 储集层模型 冷凝成岩 热接触变质作用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北京石油勘探青年科学专家论坛论文专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65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747.2000.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映红 17 317 11.0 17.0
2 吴小洲 10 173 7.0 10.0
3 朱筱敏 67 2839 32.0 51.0
4 袁选俊 48 3058 23.0 4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114)
二级引证文献  (445)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4(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5(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6(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07(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08(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09(3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0(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2(4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3(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4(3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5(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6(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7(3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8(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9(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侵入岩
外变质带
岩相
储集层模型
冷凝成岩
热接触变质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