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蓝墨天牛(Monochmus guerryi Pic)是板栗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在禄劝县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道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成虫外出活动,行补充营养、交尾产卵.成虫选择树皮光滑、干径3~6cm的枝干刻槽产卵,一般每环产卵3~8粒.卵期30~35天,初孵幼虫先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交界处取食,随着虫龄的增大逐渐钻入木质部向上取食,幼虫期最长,危害时间可达20个月之久.该虫危害与栗树干径粗细关系密切.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防治措施可选用木锤杀卵、捕杀成虫、挑治幼虫、冬季清除带虫枝等方法防治.
推荐文章
南岳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
松墨天牛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
南岳
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栗山天牛
生物学特性
危害规律
防治方法
松墨天牛优良球孢白僵菌菌株生物学及毒力研究
森林保护学
松墨天牛
球孢白僵菌
生物学
毒力
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松墨天牛
生物特性
防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蓝墨天牛生物学及危害特性的研究
来源期刊 云南林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蓝墨天牛 生物学特性 危害特点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1
页数 3页 分类号 S763.38|S763.301
字数 19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8246.2000.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云玲 39 302 11.0 15.0
2 陈鹏 96 714 13.0 22.0
3 李浩然 23 191 8.0 12.0
4 赵涛 15 202 9.0 14.0
5 季梅 73 300 9.0 12.0
6 刘宏屏 22 156 8.0 10.0
7 毋亚梅 9 79 5.0 8.0
8 蒋兆龙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蓝墨天牛
生物学特性
危害特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林业科学
双月刊
1672-8246
53-1194/S
大16开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内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54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