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许多人认为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环境不利于形成有机质丰度高的优质生油岩.作者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E3和N1)蒸发岩沉积成因和生油岩有机质富集状态的研究,发现优质生油岩(TOC>1%,干酪根类型为Ⅰ型或Ⅱ1型)恰好发育在石膏、芒硝和岩盐最发育的构造部位和层位,提出了一种"大咸盆套小盐湖"的蒸发岩与生油岩共生的沉积模式,认为第三纪盐湖的水体深浅既控制了蒸发岩沉积和分布,又控制了一般生油岩和优质生油岩的形成,就该盐湖有机质分布规律进行了理论解释.
推荐文章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的识别
盐湖相有效生油岩资源评价有机质丰度下限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上第三系泥岩生烃热压模拟实验
钙质泥岩
热压模拟实验
气源岩
意义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新近系优质烃源岩特征
柴达木盆地
古近纪-新近纪
烃源岩特征
地球化学
测井
信息
评价
勘探有利区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蒸发岩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
陆相盐湖
蒸发岩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蒸发岩与生油岩共生沉积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蒸发岩 生油岩 沉积模式 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473
页数 9页 分类号 P5
字数 62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3-5020.2000.04.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2)
同被引文献  (510)
二级引证文献  (1907)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5)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04(44)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05(64)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06(9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8)
2007(10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1)
2008(9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86)
2009(13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25)
2010(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0)
2011(1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5)
2012(12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23)
2013(1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9)
2014(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3)
2015(1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2)
2016(12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8)
2017(186)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75)
2018(19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89)
2019(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4)
2020(7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蒸发岩
生油岩
沉积模式
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