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林业科学研究       
摘要:
采用截顶留母竹高度(节数)、秆基芽眼处理和施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含6-苄基嘌呤(BA)+萘乙酸(NAA)的MS培养液)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绿竹、孝顺竹和青皮竹3个丛生竹种的次生枝采萌圃的促萌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的绿竹次生枝采萌圃的持续经营技术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留母竹高度为7节,损伤母竹秆基全部芽眼,并从4月中旬开始,根据竹种配合施用5次剂量均为1 L.丛-1的BA+NAA不同质量浓度的MS营养液,即绿竹每升含2 mgBA+1 mgNAA,孝顺竹每升含10 mgBA+1 mgNAA,青皮竹每升含5 mgBA+1 mgNAA等技术措施,该3个丛生竹次生枝采萌圃,每年每公顷可分别获得品质好的次生枝142 500枝、114 000枝和54 000枝;(2)对上述的绿竹次生枝采萌圃按照竹丛内密度为3株.丛-1,丛内结构保持1龄竹∶2龄竹为2∶1,留母竹高度为7节等技术措施进行改造,每年每公顷可获得次生枝160 500枝,比每年重新营建采萌圃的方法增产13%左右,并能数年持续经营.
推荐文章
云南红豆杉人工林萌枝特性
云南红豆杉
人工林
萌枝
树高
地径
枝叶空间分布格局
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
香榧
采穗圃
营建技术
云南红豆杉萌枝类型的划分、生长特征及其异速生长
云南红豆杉
萌枝
类型划分
异速生长
不同浓度复合肥对松材线虫病抗性马尾松采穗圃萌条和穗条扦插的影响
马尾松
采穗圃
施肥试验
扦插
松材线虫病抗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丛生竹次生枝采萌圃促萌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学科
关键词 丛生竹 次生枝采萌圃 人工促萌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S795.50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1498.2000.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懋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57 1404 23.0 36.0
2 谢锦忠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46 389 12.0 17.0
3 张光楚 8 193 6.0 8.0
4 陈秀梅 3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85)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0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丛生竹
次生枝采萌圃
人工促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业科学研究
双月刊
1001-1498
11-1221/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万寿山后林科院
198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46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