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模拟几种生产中的肥水管理措施,综合研究了12个冬小麦品种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冬小麦在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特性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产量表现最好的几个品种均具有较高的氮利用效率和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从生产及养分资源的角度考虑,未来品种的选择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前提下,应具有较高的氮利用效率、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以及收获期较低的秸秆含氮量.
推荐文章
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
冬小麦
施氮量
氮素吸收
分配利用
产量
品质
雨养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征
冬小麦
品种
库容量
干物质积累
氮素利用效率
雨养条件
高产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小麦
品种
耗水特性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冬小麦
穗型
种植密度
氮素吸收
分配利用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产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吸收与利用特性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土壤肥料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氮吸收与利用 品种评价
年,卷(期) 200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143.1
字数 32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6257.2000.06.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米国华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37 1292 17.0 35.0
2 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531 25786 87.0 134.0
3 王兴仁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38 1368 15.0 36.0
4 毛达如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36 1501 19.0 36.0
5 周顺利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42 1138 20.0 3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8)
同被引文献  (117)
二级引证文献  (82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4(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5(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6(3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07(3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08(4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09(3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0(5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1(8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77)
2012(5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3(7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0)
2014(6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5(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0)
2016(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1)
2017(7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9)
2018(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4)
2019(5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20(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品种
氮吸收与利用
品种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土壤与肥料
双月刊
1673-6257
11-549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559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84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