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琼东南盆地具有高温、高压特征.盆地平均地温梯度在4℃/100m以上,不同地带地温梯度存在明显差异,下第三系地温梯度明显低于上第三系.影响地温场的因素主要有火山活动、莫霍面埋深、断层活动和岩石性质.上、下第三系在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应地划分为上、下两个超压系统.下超压系统主要由烃类的大量生成和裂解引起,强超压区分布在2号断裂带以南;上超压系统主要由欠压实作用引起,强超压区分布较局限.上、下超压系统的形成时间一致,均在中新世以后.琼东南盆地独特的温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内油气的演化与分布.超压环境中存在3种成藏模式.下第三系勘探有3个最有利区带和两个有利区带,上第三系勘探应重视盆地西北部的正常压力带、压力过渡带及东部浅层流体破裂较发育地带.
推荐文章
莺-琼盆地温压场与天然气运聚关系
莺琼盆地
异常
温度
压力
水动力条件
天然气
运移
珠江口盆地与莺琼盆地油气运聚特征的差异性
南海北部陆缘
油气运聚
特征
成藏规律
珠江口盆地
莺琼盆地
超压环境
差异
莺-琼盆地热流体活动示踪标志及其油气运聚指向意义
莺-琼盆地
热流体
示踪标志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地温-地压场特征与油气分布的关系——以辽东湾地区为例
辽东湾地区
地层温度
地层压力
地温-地压系统
油气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琼东南盆地温压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超压系统 生烃裂解 流体势 过渡带 琼东南盆地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6
页数 8页 分类号 P618
字数 679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刚 15 61 3.0 7.0
2 朱光辉 4 79 4.0 4.0
3 刁应护 1 3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58)
二级引证文献  (357)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09(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0(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2(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3(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4(4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5(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6(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7(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8(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9(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20(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温高压
超压系统
生烃裂解
流体势
过渡带
琼东南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双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7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