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酶学角度对昼夜变温促进小麦生长进行了研究.发现昼夜变温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幼苗其淀粉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具有昼夜周期特性,白天活性较高、夜晚较低 ,而恒温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幼苗则无此特性.另外测得两种酶活性最适温度淀粉酶是35℃, 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为30℃.分析可知,小麦幼苗在昼夜变温条件下通过体内不同酶的活性交替改变,可充分利用代谢反应的中间产物,促进植物生长的终产物产量大于恒温条件下的终产物产量,从而使变温条件生长的小麦生长速率大于恒温条件下生长的小麦.
推荐文章
模拟增温对小麦生长、土壤酶活性和呼吸的影响
增温
小麦
生长特征
土壤酶活性
土壤呼吸
光合细菌对Cd2+胁迫下黑小麦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光合细菌
镉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酶(CAT)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昼夜变温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酶学研究
来源期刊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昼夜变温 生长 淀粉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栽培与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3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2.101
字数 37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684.2000.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健民 周口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 15 142 7.0 11.0
2 孙存华 徐州师范大学生物系 24 558 12.0 23.0
3 白宝璋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24 615 12.0 24.0
4 白岩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5 143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34)
194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昼夜变温
生长
淀粉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5684
22-1100/S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3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3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