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有机酸的形成及分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烃源岩的有机质在向干酪根及油气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酸性成分,释放的有机酸进入储集层水体将改变水介质性质,使地层水由碱性变为酸性,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通过恢复地层中的有机酸形成过程,正确确定烃源岩排酸量及介质中有机酸的浓度,有助于预测研究区储集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发育和分布状况.文中应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实测数据,建立了研究区内Ⅱ型干酪根的有机酸生成及演化模式.以模式为指导,结合地层压实理论定量恢复E23和N1两套烃源岩的有机酸形成演化过程及空间展布特征,指出潜在的储集层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于油泉子构造、咸水泉构造、南翼山构造和南乌斯构造等.图2表1参4(徐怀民摘)
推荐文章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前第三系油气地质特征
东海陆架盆地
台北坳陷
闽浙隆起
前第三系
车镇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生烃系统研究
沉积体系
烃源岩
复式生烃系统
早第三纪
车镇凹陷
济阳坳陷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陡岸沉积模式
济阳坳陷
断陷湖盆
陡岸沉积模式
断蚀陡岸沉积模式
间歇陡岸沉积模式
持续陡岸沉积模式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构造特征与沉积体系
泌阳凹陷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茫崖坳陷下第三系有机酸形成演化及空间分布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有机酸 地层水 干酪根 热成熟度 次生孔隙 茫崖坳陷
年,卷(期) 2000,(6)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5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31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747.2000.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玉祥 7 32 2.0 5.0
2 徐怀民 15 660 10.0 15.0
3 郗风云 1 17 1.0 1.0
4 方来富 1 1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13)
二级引证文献  (13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机酸
地层水
干酪根
热成熟度
次生孔隙
茫崖坳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