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初步探讨了炮口冲击波的超压场分布和生物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炮口冲击波有二次激波形成,超压峰值以炮口前方1 m附近最高;而炮尾处仅有一次激波形成,超压峰值较低.生物效应主要为听器、肺、上呼吸道损伤,有时伴有胃肠道损伤,损伤程度与炮口冲击波超压明显有关.二次焰可引起动物潦毛.该结果为冲击波损伤的量效关系积累了基础数据,对火炮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肾脏的冲击波生物学效应
冲击波碎石
生物学效应
空化效应
损伤
水下冲击波的生物效应
爆炸力学
冲击波生物效应
水下爆炸
冲击伤
利用消声原理降低炮口冲击波超压值
爆炸力学
炮口冲击波
消声原理
炮口制退器
基于多重触发和负延迟的炮口冲击波存储测试
存储测试
炮口冲击波
负延迟
重触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炮口冲击波的生物效应研究
来源期刊 弹道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炮口冲击波 超压场分布 生物效应 内脏损伤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J0
字数 18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99X.2000.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258 3149 27.0 43.0
2 杨志焕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56 364 11.0 15.0
3 刘大维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28 390 11.0 19.0
4 周继红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81 571 15.0 20.0
5 李朝军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16 62 5.0 7.0
6 李晓炎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19 123 6.0 10.0
7 尹友国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3 2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炮口冲击波
超压场分布
生物效应
内脏损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弹道学报
季刊
1004-499X
32-1343/TJ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孝陵卫200号南京理工大学《弹道学报》编辑部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4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20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