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晚三叠世迈尔斯陡崖组形成于海底浊积扇中扇的上、下部分,发育着许多海相遗迹化石.在采集到的样品中鉴定共有15个遗迹属、16个遗迹种,其中有10个可以鉴定到遗迹种、两个比较种,4个只鉴定到遗迹属,未鉴定到遗迹种;并建立了1个新遗迹属及新遗迹种是文献中从未发现的.除新遗迹属种外,其余14个遗迹属,15个遗迹种都曾经在深海相浊积岩内发现过,Belorhaphe、Glockerichnus、Lophoctenium、Rhabdoglyphus、Paleodictyon、Sublorenzinia、Spirophycus、Strobilorhaphe、Tuberculichnus、Cochlichnus等属于浊流前产生在深海相泥岩内的高度分异的雕画迹(Graphoglyptida),它们产于泥岩却保存为上覆砂岩底面的铸型凸起.Fucusopsis和Neonereites却产生在砂岩内代表浊流后形成的沉积后遗迹组合.这些遗迹化石属深水的Nereites遗迹相,为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增添了可靠依据.
推荐文章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含砾泥岩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含砾泥岩
赫德半岛
利文斯顿岛
西南极
地质意义
湖北黄石早三叠世的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遗迹化石
早三叠世
沉积环境
湖北
闽西南晚三叠世文宾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U-Pb测年
碎屑锆石
文宾山组
晚三叠世
闽西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晚三叠世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晚三叠世 利文斯顿岛 西南极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2-431
页数 13页 分类号 Q91
字数 67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3-5020.2000.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小汉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57 574 13.0 20.0
2 杨式溥 8 105 5.0 8.0
3 邓希光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9 320 5.0 9.0
4 郑祥身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8 107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遗迹化石
晚三叠世
利文斯顿岛
西南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